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第66节

    “我知道。我不害怕。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受咋咋地吧。这也不是我害怕老天爷就不收我的事儿。我这两天在院子里溜达,也遇到不少病人了。在这一科的,目前来看,还真没有三两个月就没的。咱们住这一排高间儿,都是韩国、日本过来的病人。这个王主任确实挺厉害的。”大哥还有闲心在医院里溜达观察情况呢!
    “对了,大哥,咱就这样。心态好,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病。”顾向北向大哥竖大拇指。大哥这回的状态,确实跟他平时的性格不太一样。平时孩子感个冒到诊所打针要是一针扎不上他都能心疼得掉眼泪,这回到自个儿身上了,反而啥也不怕了。
    “就是,大哥,你这一辈子竟做好事儿了,没事儿。不至于咋地了。大嫂,大哥不能吃饭的话,你吃点儿吧。”明子也安慰大哥。把粥盛出来给大嫂。
    “我不想吃,一点儿都不饿呢!”大嫂没动。
    “不饿也得吃啊,等大哥手完术你可是伺候的主力,得保持体力啊。”明子很理解大嫂现在的心情,确实,搁谁也不能还有啥心情吃饭了。明知道是那样,也得劝着点儿。
    “伺候啥呀。我都问过了,做这个手术的,手完术六个小时就能下地走路了。五天就能出院了。”大嫂尽可能把这个当成是小手术那样讲。
    “啊?这么厉害吗?我昨天我没细问,这介入是个啥手术啊?”自打明子娘明了之后,明子已经好些年不跑医院了,印象中,这么严重的病,还是开膛破肚的大手术呢。
    “就是在大腿上开个黄豆粒那么大的口儿,从大动脉上下管子,然后把管子送到病灶的地方,往里打药,说是得打一大筐药到肚子里呢!还不打麻药。有的说疼,有的说不疼,说不疼的我看都是肺的,肝有毛病的好像都得疼。”大嫂就她朴素的理解解释了一下手术的简单过程。
    “啊。微创呗。那不打麻药可够受的了。能受了吗?”明子还真的从来没听过这种手术。介入她是知道的,后世很多手术都是用的介入。只是她并不了解具体的过程。
    “我看那些病人好像都没说疼得受不了。”大嫂也在到处的了解情况,不然谁都没听过的新疗法,心里没有底呀。
    “那就好那就好。不开刀,咋地也比开膛破肚的强多了。”
    正说着呢,纪承进屋了。又聊了几句。护士来叫,让去拍核磁排队去,纪承跟顾向北陪着去了,明子在病房里陪着大嫂。
    “大嫂,具体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啊?”明子就问大嫂。
    “就是那么个情况,一点没瞒着你哥,现在肿瘤已经长到十二厘米了!就看这次手术效果啥样了。再就是看他自己的意志力了,大夫也说了,大部分病人其实都是吓死的。”大嫂一边儿说一边儿抹眼泪。
    “家里现在都知道我哥的病情了吗?孩子们知道吗?”明子给大嫂擦眼泪。
    “就你老哥知道了,小舒儿打电话就说是阑尾炎,没说别的。”
    “小夫儿在谁家呢?”小夫下学期上高三了,正是学习紧张的时候呢。
    “在二姐家呢。”就二姐家孩子上大学了,就两口人,轻闲。
    “大嫂你钱带着够吗?我把存折带过来了,一会儿我让顾向北去取钱,你看取多少合适?”明子就问大嫂费用的事儿,大嫂临时从家里出来的,家里肯定也不会放太多现金的。
    “我带了两万块钱,暂时是够了。手术之前再交钱的话肯定不够。昨天你老哥说今天来的时候带钱过来。你先不用取了。”这时候,大嫂也没啥客气的,关家的几兄妹之间,除了生意上,平时不会在钱上你多我少的计较。
    “那也行。以后我跟你一起照顾大哥,再用钱的话,我就知道了。”明子也没强求。
    “不用你,你家里还有孩子呢,我自己能整了,你就来看看就行了。”大嫂让明子以孩子为重。
    “没事儿,我让王婶儿过来了。孩子不用我管。我离得最近,照顾大哥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嘛。”
    大嫂没有再说什么,吃了半碗粥就不再吃了,鸡蛋也没吃,就吃了点儿咸菜。
    八点钟刚过,小文哥跟大姐夫老姐夫就一起进屋了。
    “哥呢?”小文哥进屋就找大哥。
    “拍核磁去了,顾向北和纪承陪着呢。刚打电话问过了,才打上针,得九点多能回来呢!”明子就解释。
    “姐夫,你咋也来了?砖厂没啥事儿吧?”大嫂问大姐夫,这时候砖厂可不能乱。
    “没事儿,强子看着呢,错不了。我不来看看能放心嘛。啥时候手术啊?”强子在厂里这么多年,是最早的元老了,早就能独挡一面,不然大哥也没有那个功夫再去忙活林场那头儿。
    “老姐夫,你工地不忙啊?”明子跟老姐夫打招呼。
    “还行。再忙也得来看看咱哥呀。你老姐在家光知道哭,急得都不行了,我怕哥看见她那样儿心里难受,硬摁着没让来,说等手术之后再来。”
    “家里都知道啦?没告诉大姐吧?可别吓唬她了。”大嫂一听这是家里都知道情况了。
    “还不知道啥呀,现在全兴隆镇都传来了,都知道你哥得了癌症了。传啥的都有,连你哥已经没了的话都有。”大姐夫边说边生气。
    “咋回事儿呀?谁传的呀?”大嫂听到大姐夫那么说,老惊讶了,明子也觉得奇怪,大哥才住院两天,怎么兴隆镇都传开了呢。
    “也是赶倒霉,你哥前天在县医院门诊检查的时候,正好兴隆镇开小卖店那个王四儿也在医院领他爹看病,就听到大夫让你哥上省城了,还听到说肿瘤医院了。回去这不就传来了嘛,他家开小卖店的,本来去的人就多,要传开还不快呀。”大姐夫说明情况。
    “咋这么缺德呢,瞎传啥玩意儿啊!那砖厂工人没起刺儿啊?”大嫂也生气,还怕工人因为知道大哥状况考虑到老板如果出什么意外,拿不到工资不干了啥的。
    “工人倒没事儿。强子昨天已经跟工人说过了,不放心的话,以后工资一星期一发。钱也不要紧,够用。大伙儿也都是惦记厂长的身体,现在对外说是肝硬化,需要住院。家里跟你大姐她们也是这么说的,就是你二姐知道实情。”大姐夫又解释了一句,大嫂的表情明显放心不少。
    “可千万千万不能让老爷子跟老太太知道。”大嫂又交代,不让告诉明子爹跟三姨,七十多了,可受不了这个。
    “这个当然了,都交代过了。”小文哥答应着。
    之后又说了一点儿关于砖厂和家里的安排,就都沉默的等着,现在大家安慰大哥都说得挺乐观,其实心里都没低。这年头儿,只要一听说谁谁得癌症了,那就是判了死刑了,还没听说过癌症还能治的呢,谁心情能好啊。别说是现在了,明子上辈子都没听过谁得癌症能治好了,每年都能听到周围谁家谁家又有人癌症去逝的。说是能攻克,所有人也都明白能攻克,可是谁也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反正二十年之后,还没攻克呢!
    小文哥没在病房等着,下楼也去了放射科去了。
    十点钟的时候,几个人一起回来的,大哥顺便在食堂吃了点饭。
    中午的时候,大姐家的娟子小两口也来了。她去年就结婚了,结婚一年多了,还没要小孩儿,对象儿挣得不少,娟子就一直在家里做全职主妇。应该是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知道大哥病了,上午就给大嫂打电话,问了具体的病房地址,中午的时候,两人就过来了。她们小两口一直没买房子,租房子住呢,离医院不算太远,坐公交车十几站就到了。
    明子之前想让她们去住她的老房子了,可是那里离娟子对象上班的地方太远,不方便,就没去。大姐和大姐夫一直让他们买房,娟子手里也不是没有钱,付个首付还是可以的,但是她一直坚持,把钱都用来进货了,不着急买房子。
    日子都是自己过的,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其实明子还是挺认同娟子的想法,高家底子薄,两个儿子都上学,又结婚,一个豆腐坊才能挣几个钱啊,能到现在这样就不容易了,买房子肯定他们自己挣。现在不把钱投到买卖里,投房子上压死了,拿啥进货呀。
    中午谁也没心情吃饭,都在食堂简单吃了一口就算了。都在急着等结果。
    下行三点。大夫会诊,到病房通知,血液检查各项指标都非常好,明天做手术,第一台。
    明子也说不上自己是个啥心情,指标好,马上能做手术,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可是一想到要做手术,结果什么样都不知道,心里又紧张得不行不行的。
    小文哥跟两个姐夫听到结果就回县里去了,明天再过来。娟子小两口蹭车也跟着走了。纪承也回家去了,他昨天晚上直接在酒店里对付了一宿,一直还没回家呢!他那个后爹已经没了,他把他妈接到城里来了,现在家里就他们娘俩,一直没结婚,别人也不好总劝。
    “你俩也回去吧,明天手术再来,回家赶紧休息休息,昨天都没休息好吧。小顾工作忙不用特意过来了,别耽误了工作,你那都是大事儿。”大哥就撵明子跟顾向北也回家,他现在跟好人儿一样的,没必要用这么些人陪着。
    “不着急,可心儿他们俩说放学过来,等他们来了我们一块儿回去。”明子就跟大哥说。
    “你就没正事儿,让孩子来干啥来,这医院是啥好地方啊?再说了,这么老远,你就让孩子自己过来?道上全是车,多危险。”大哥就训明子。
    “没事儿,他俩都那么大了,这点儿道还来不了啊。他们关心舅舅,这个事儿得鼓励。”年前俩孩子自个儿跑出国的事儿明子都没敢告诉大哥,不然以大哥那么护犊子的性格,还得说她跟顾向北。
    果然,没过一会儿呢,两孩子就来了,还买了两兜水果来。
    还行,还知道探望病人不能空手呢。
    可心儿人活泛,开了就一直腻在她大舅身边,一会儿问她大舅累不累,一会儿问渴不渴,一会儿问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把大哥哄得眉开眼笑的。中间大哥去了趟厕所,小龙儿都在一边儿扶着去的。大哥说不用,他还非得跟着,大哥就笑,这是享上外甥福了。
    晚上又一起出去,在饭店门口的小饭馆吃过饭,明子一家四口才一起回的家。
    回到家的时候,王婶儿都已经在家了,之前打过电话,不回来吃饭了,就没给他们准备饭,回来问了问大哥的情况,唏嘘了几句,说那可是个好人。又安慰了明子几句,好人自有好报啥的。
    明子早早的就洗漱躺下了,迷迷糊糊的胡思乱想中也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还是七点多,依然是顾向北开车,跟明子两人到的时候,病房里已经到了一大群人了,小文哥跟四个姐夫都在呢,连三姐夫都请假来了,还有陈国栋也过来了,吴迪昨天夜里也从南岛赶回来了,还有飞鸿,娟子也都在,纪承跟他妈也都在呢。明子两人距离是最近的,没想到来得却是最晚的一个了。
    气氛很压抑,大家都没什么话,能看出来都很紧张,就大哥自己在吃早饭呢,还吃了不少,挺香甜的样子,好像明子拿来的王婶儿特意做的早餐也用不上了。
    大哥大概是在场最轻松的人了。
    七点四十,护士到病房送止血的沙袋,一进屋,看满屋子的人,还吓了一跳,倒也没说什么,哪家的病人要手术的时候不是一大家子陪着的。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就出去了。
    八点二十,大夫上班二十分钟之后,手术室一切准备就续,护士来通知,可以去手术了,大哥现在没打针,也能走能动的,不用扶不用搀的,自己拿着止血袋往走术走,明子跟大嫂还有娟子,在后头,把病床上的被子收拾了一下,还要拿着便盆啥的,备着手术中途用到。都拿全了,才把房门锁上下楼去手术室。
    大哥已经进去了。接下来,家属能做的,只有等待了。
    都在手术室门口的走廊上站着等着,眼巴巴的盯着手术室的灯,就等着什么时候门能开。
    明子脑子里什么也想不了,就是木木的等着时间一点点过去。
    两个小时零五分钟,手术室的门开了。大夫叫进去两个人帮忙抬人,大哥现在不能动。小文哥跟飞鸿进去的。大夫一边交代呢,三个小时之后沙袋可以撤掉,六个小时之后可以下床走动。不影响进食,中午可以正常进食。
    因为没有打麻药,大哥一直是很清醒的,只是不能动,还有就是疼得满头都是汗。
    家里来的人多,到了病房,几个大男人一起,不费什么力气就把大哥移到了病床上,大哥中年发福,现在得有一百七八十斤,正经挺重呢。
    大夫随后也到了,说手术很顺利,病灶都栓死了,之后看恢复情况,一个月之后再做第二次,一直到病灶彻底栓死不供血为止。
    大哥已经疼得听不表大夫说什么了,大夫只告诉忍着,说越疼说明效果越好,也没给开止痛药啥的。
    明子在边儿上不停的给大哥擦汗,大嫂在另一边擦,那汗真的跟水洗的一样,顾向北在床尾压着大哥的右脚,怕他太疼动作大了再扯到伤口。大哥疼得受不子,就使劲攥着大嫂的手,眼看着大嫂的手用被攥得青了,明子在这边拉着大哥的手,让他难受就掐她,大哥并没有真的掐她,只是用力的攥了她的手。
    疼是别人帮不了的。中午大哥疼得也没吃下去东西。三个小时候之后,止血沙袋拿下去了,右腿能动了。稍稍能忍住点了,大哥就让大家回去,该上班上班,该做什么做什么去,他这用不了这么多人。大伙儿也就陆续走了。只留下大嫂还有明子跟顾向北。
    又三个小时,能下床走动了,顾向北搀着大哥在走廊里活动了一会儿,疼痛才没有那么难忍了。晚上终于能吃东西了。
    小文哥一会儿一个电话,一直在问恢复啥样了,还疼不疼了。
    小舒儿给大嫂打电话的时候,知道她爸住院了,就一天两个电话的问,啥样了。虽然骗她说是阑尾炎,但是她从小到大,大哥除了干活儿的时候受伤手被刀割到过,还真没生过病,小时候体质不好的事儿她也不知道。所以肯定还是惦记。
    可心儿跟小龙儿晚上又来了,陪着一会儿,跟着顾向北回家去了。明子当天晚上没有回家,跟大嫂一起在医院陪护了,七瓶点滴,得打到半夜才能打完呢,大嫂自己怕看不过来。
    大哥当天又疼了差不多一夜没怎么睡,明子跟大嫂就守了一夜,给他擦汗,擦身上。
    第二天一早,疼痛就断崖式的减轻了,大夫过来巡房问了,没有发烧,排便啥的都正常,只说了恢复挺好。之后又是七瓶点滴。再没有别的检查。
    大哥一天比一天硬朗,到第三天的时候,已经能与来探病亲戚朋友聊天聊上一个小时了。
    没人儿的时候,大哥就自己到楼下的小亭子里去坐坐,在花园里走一走。他心态特别的好,来探病的,男男女女的一听病情很少有不哭的,大哥却从来没掉过一滴眼泪,还总劝大伙儿不用担心,他没事儿,有高人给他算过,他能活到九十五呢!
    在院子溜达的时候,也不闲着,给同样出去溜达的病友做思想工作,开导大伙呢。等到第五天,点滴只剩下三瓶的时候,天天下午,在楼下聚着十几个病友,听大哥“讲课”。连大夫都说,大哥做为病人,对那些病友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段时间,患者们的精神状态明显不一样。
    明子只在第一天陪了一晚上,之后大哥没再么疼,能自理的时候再没留宿过,又跟明子娘当年住院的时候一样,一天三顿的来医院送饭。王婶儿毕竟是专业学过的,营养餐搭配得可比医院的食堂好多了,玲子姐白天也来家里帮忙熬汤啥的。
    小文哥隔一天就来医院一趟,再没让家里别人来,知道大哥恢复得挺好的,就没让大伙跟着折腾。
    五天之后,大夫通知,第二天抽血,拍片子,看治疗效果,如果恢复得好,就可以出院了。
    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大夫说效果不错,可以出院了,回家养着就行。一个月之后回来复查,再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能出院总是让人高兴的事情。
    小陈开着车来接的,小文哥也来了。车里坐不下那么多人,明子自己开车回去的。
    大哥没有回家,手术之后,他还是没有力气,走不了多远,更没有力气上楼。明子本来说让去原来的小楼,那里一直也有人打扫的,随时都可以住。大哥没过去折腾,直接住到了一楼大姐家。飞鸿和娟子都结婚搬出去了,明子爹一直在高官屯,偶尔回来也是住五楼,大姐家的空房间多得很。
    明子娘走后,大姐就是长姐如母了,还省得大姐惦记他,上楼还上不去。
    反正都是楼上楼下,二姐也能下楼帮着做饭啥的,也不用大姐伺候,也挺方便的。
    大哥回来的时候,大姐家已经聚了十几个人在等着呢。看大哥一步一步的挪着走,一点儿没有了之前风风火火的样子,一个个的都偷偷擦眼泪,还要避着点儿大哥。
    孩子们晚上放学,也都来看大哥,都围着大哥眼巴巴的看着,大哥在看到孩子们的时候最高兴了。跟前儿就缺在外面上大学的小舒儿跟伏雨还有在省城里的小龙儿跟可心儿了。他向来是最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的。
    一周之后,大哥自己开车,带着大嫂,回了砖厂一趟,从兴隆镇过的时候,特意开得慢了一点儿,让全镇子的人都看看,他是不是像他们传的那样儿,已经病入膏肓了。
    到了砖厂,又强行坚持着,在砖厂走了一圈,还上大窖上看了一圈儿。以安工人们的心。
    回来的时候,因为身子虚,累得满头都是汗。但是不得不说,这一趟,效果是爆、炸性的,不光是止住了流言,工人们躁动的情绪果然也没有了。
    十天之后,小舒儿放暑假了,回到家之后,才知道大哥的真实病情。然后天天的在家待着,看着大哥,哪也不去。在学校交了一个男朋友,也不联系了。
    又过了三周。大哥回医院复查。